En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讓夢想發芽的土壤 Garage+嘉新空間

夢想發芽的土壤

走進Garage+的大門,立刻可以從牆面上的鮮活色調,與各個充滿巧思的裝潢佈置中,感受到專屬於這個空間的獨特魅力。自從2014年Garage+創業育成中心正式落成以來,每日從早到晚,不同的新創團隊在此忙進忙出,發想出無數創意,並在Garage+與企業的輔導下付諸實踐,羽翼豐滿後,飛往下一個更大的舞台。

通往兩層樓之間的階梯牆上,有副令人眼睛一亮的壁畫,拔地而起的巨大植物,隨著樓梯逐漸上升,在頂端開出了耀眼的花,象徵著Garage+作為創業孵化器與加速器所蘊藏的能量。而對於胸懷抱負的團隊而言,Garage+的確就如同一塊豐厚的土壤,提供編織夢想與成長的園地。

「時代」的轉捩點

在Garage+的背後,是由臺灣多家企業共同組成的時代基金會。

三十年前,面對蘇聯解體、東西德統一、波灣戰爭等政治局勢改變,以及WWW互聯網的萌芽,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徐小波先生敏銳察覺到,世界正處於重要的時代轉捩點。也就在那時,他因緣際會與美國知名經濟學家Lester Thurow相遇,兩人都深信亞太區域經濟及華人經濟體,將會在未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在1991年,他結合了臺灣20家領導企業共同創立時代基金會,並與麻省理工學院結盟,期望能引進世界級的技術研發和管理概念,激勵臺灣企業迎接全球化競爭。

起初基金會的任務是協助台灣企業,依照個別需求與國外的智庫進行媒合,希望讓台灣企業能夠走向國際,同時也引薦國際單位認識台灣。2003年起,時代基金會有感於人才培育的重要性,開始了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YEF)以及實習生計畫,順利申請進入的學生可以依照自己所好選擇兩種項目。YEF意在培訓「從0到1」的創業型人才,實習生計畫則是針對能夠將公司「從1發展到N」的專業經理人,兩者都需要參與者投入一年的時間深入學習,並規定同一組別不能有超過兩位同校同系的成員,讓學生更早面對未來工作可能會有的挑戰與磨合。長久累積下來,匯聚成了一股能量,促成了Garage+的誕生。

Garage+執行長Josephine(趙如媛)表示,育成中心最初的創立可說是無心插柳。當年國內的創業風氣不如現今興盛,但在培訓計畫經過幾年後,新創思維在學生心中開始萌芽,過去接觸培訓計畫的學生決心創業,便來尋求基金會的協助,基金會同仁也不遺餘力,透過身後堅強的企業後盾,引薦業界前輩提供創業團隊協助與指導。久而久之,參與人數越來越多,連辦公室附近的咖啡廳都無法容納團隊的開會人流,只好四處借用企業會議室。

直到2014年,嘉新兆福基金會捐贈了200坪的「嘉新空間」,Garage+才正式有了實體辦公室可供創業團隊進駐。嘉新兆福基金會原先就利用設置獎學金、偏鄉課輔等行動,致力於彌補教育不均等的問題。秉持著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的初衷,嘉新兆福基金會將每一個新創團隊都視為在學習路上,努力汲取經驗、成長的孩子,因此希望能提供一個場地,讓這些「孩子」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向前邁進,發揮出最強大的潛能。

一路連結起各方資源,不斷發展,Josephine比喻:「Garage+成立的過程也許就像許多創業團隊的縮影,當我們有了需求,就努力去尋找資源、克服困難,在這樣的過程逐漸成長為今天的模樣。」

整合資源 接軌國際

做為創業加速器,Garage+始終堅持著原則,從不投資進駐團隊,盡力讓育成空間維持非營利的客觀立場,來協助新創發展,亦讓團隊維持自由度與獨立性。投資與獲益從來不是Garage+在挑選團隊上的首要考量,更重要的是這份創新的點子,是否真能為社會帶來好的影響。

在多年的耕耘下,除了最初的20間企業,也有一些較晚成立的企業成為基金會會員、提供資源,而這些企業也成為了進駐團隊最重要的助益。團隊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在進入Garage+後能夠立刻與企業對接,除了創意的可行性將受到專業的檢視以外,若有充滿潛力的點子,企業也能夠作為堅強的後盾,提供最直接的幫助。

這樣豐富的資源,自然也吸引到不少國外的團隊。Garage+自從2015年起,也積極推動國際新創公司來台交流計畫(Startup Global Program),邀請高技術含量的新創企業來台洽談商機。現今每年申請進駐的團隊已超過全球71個國家,錄取率不到百分之十,可謂競爭相當激烈,也成功協助了許多國際團隊進入亞洲市場,並有超過三分之一取得台灣合作訂單、投資或於台灣設立分公司。

過去曾是Garage+專案負責人,如今轉換跑道成為創投顧問的Jason(盧志軒),在接觸過創業的不同階段以後,他認為因為Garage+在挑選團隊上有相當系統化的機制,所以與創投公司接洽的團隊,即便還未成熟到適合立刻投資執行,但對創投方而言都仍是相當值得參考的,甚至很多時候也能夠從團隊中學習到新的資訊和思維。

Garage+在前期就已提供了不少企業從旁輔導,團隊的商業模式已經過驗證,讓投資方在衡量投資項目時風險可降低不少,這無論對投資方或是新創團隊而言都是正向循環,在良好的合作關係中能夠一起成長,培養互信基礎。在Garage+背後的堅強企業後盾,也使得它不會輕易受到一些短期的經濟波動所影響,能夠更長遠地去培養一些醞釀時間較長,但對於產業轉型有所助益的團隊。

致力於利用數位轉型,改善長照領域環境的「Jubo智齡科技」,便是曾以新創團隊身份,與Garage+前往日本參展,因此和嘉新企業團產生了緣分,進而得到投資、成為合作夥伴。隨著智齡科技逐漸成熟,嘉新企業團也借重智齡科技的創意,共同探索未來可以一同耕耘的方向,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可能。

秉持初心 不斷耕耘

對於Garage+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善用、連結起每個企業的資源,但每次獲得企業的援助,對於Garage+來說也是多了一份責任。他們清楚明白最初且戰且走的草創時期已經過去,如今Garage+已更為成熟,接觸的產業面向也越來越多,必須更穩紮穩打地建立計畫。

面對未來的發展,Josephine說:「我們的核心宗旨從第一天就沒有改變過,我們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期待從Garage+走出的團隊,能夠真正對社會造成好的影響。有了這樣清楚的定位,許多複雜決定也都變得簡單。」

Garage+裡有一個小空間擺滿了書,那些書都是由過去的進駐團隊挑選出來,對於生涯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希望能給予未來的團隊一些啟發。或許可以將那面書櫃看成是Garage+的象徵,隨著時間累積,人才、科技與知識在Garage+匯集,經驗也不斷傳承給新一代的創業新秀,一步步踏上階梯,終會在台灣這塊土壤,開出美麗耀眼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