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
氣候治理
氣候變遷議題管理階層架構
嘉新企業團氣候相關議題最高管理單位為董事會,並由董事會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由董事長張剛綸先生擔任主任委員,總經理王立心女士擔任永續長。此外,委員會下設有永續發展辦公室,由辦公室經理擔任執行秘書。該委員會負責審議公司的氣候變遷策略與目標,監督相關執行進度,並按季度向董事會報告相關情形。
自2023 年起開始為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作準備,於2023 年11 月底提交設定「以2022 年為基準年,宣示組織內溫室氣體(範疇1+2)設定為2030 年絕對減量42%,亦將開始測量並減少其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範疇3)的碳排。」
本公司以永續發展辦公室專責承接與推展永續發展相關規劃,永續長統籌管理永續發展辦公室,永續發展辦公室下轄透明治理組、社會責任組、環境管理組、氣候變遷組及風險管理組,由企業團營運單位及各部門人員投入組成,永續發展辦公室定期召開會議落實及管控企業團永續目標及進度,2023 年度永續發展辦公室召開會議6 次。
氣候風險管理架構與機制
各事業體策略、機會及風險辨識成果
指標與目標
1. 本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及能源節約改善措施等,請詳永續報告【附錄八:營運環境能源利用效率】及【3.1.2 提升能源效率】章節,或官網 【環境永續】頁面。
2. 本公司提升能源效率相關管理方針,請詳永續報告書【3.1.2 提升能源效率】章節。
氣候風險情境分析
嘉新企業團依據TCFD 之建議,進行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及加強監管現有產品及服務之氣候風險情境分析評估: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
嘉新企業團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進行鑑別、評估潛在衝擊,並針對氣候相關議題之指標與目標進行管理。2021年起規劃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為架構,將針對以下四項核心元素揭露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等各項風險構面進行氣候風險矩陣分析。
業務活動多元化
因應氣候變遷,由碳排放量較高之水泥產業多元發展以分散氣候變遷衝擊,強化氣候變遷韌性。
1. 增加市場需求與營收
2. 因應市場轉型提升競爭力
3. 提升營運韌性
管理方針:
1. 多角化經營分散氣候相關營運及投資風險,納入集團投資評估與風險管理制度。
2. 整體評估降低對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較高產業投資,提升集團低碳、高韌性產品或服務佔比。
進入新市場
氣候變遷帶動對於低碳排放或環境衝擊,間接帶動如健康建築之新興旅宿或照護服務需求。
1. 增加市場需求與營收
2. 因應市場轉型提升競爭力
3. 提升營運韌性
管理方針:
1. 整體評估降低對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較高產業投資, 提升低碳相關產品或服務佔比。
2. 針對全集團營運導入 ISO 14064、ISO 50001 等相關管理系統,推動產品或服務之能源及溫室氣體相關目標,建立進入新興永續市場競爭力。
消費者偏好轉變
因應氣候變遷導入LEED綠建築、WELL國際健康環境標準、IHG綠色環保參與計劃、採用能源使用強度較低產品或服務等,提升市場競爭力與形象,並爭取政府容積率獎勵。
1. 增加市場需求與營收
2. 增加競爭優勢
3. 降低營運成本
管理方針:
1. 建立集團性 ESG 及環境永續策略,由治理與高階管理階層發起,並由專人推動永續轉型方案。
2. 推動產品或服務之 ESG 相關目標,提升品牌價值內涵與消費者認知程度。
3. 國內綠建築依等級可增加容積獎勵,減少建築物的管理及營運成本。
產業及法規變化
客戶需求減少
因應國家淨零碳排目標,相關法規或是國家設定煤炭使用限制,及減碳趨勢下,要求企業提供低碳產品或服務,使公司營運量下降,營運成本及資本支出變高。
1. 服務需求量下降
2. 營運成本提高
管理方針:
1. 盤點各事業體涉及法規與管制趨勢,納入企業團風險管理制度與定期追蹤,適時調整管理制度。
2. 針對全企業團營運導入ISO 14064、ISO 50001 等相關管理系統,並評估設定能源及溫室氣體相關政策與目標,降低服務之能源及溫室氣體強度。
3. 推動多角化經營,分散氣候相關投資風險。
低碳產品和服務
取代現有產品和服務
競爭者提供更低碳的倉儲裝卸、銷售服務及旅宿服務。
1. 服務需求減少
2. 營運成本提高
管理方針:
1. 於新事業體開發設計階段導入能源、溫室氣體相關管理系統,並評估訂定能源及溫室氣體相關政策與目標,使之成為未來低碳市場首選。
2. 於日常營運中進行能源管理及節能減碳,降低對能源使用之依賴。
海平面上升
位處沿海地區之倉儲與飯店相關資產,可能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長期營運與資產價值。
1. 資產減損
2. 營運成本增加
管理方針:
1. 盤點各事業體現有及規劃中資產之實體氣候風險,訂定緊急事件通報機制或異地辦公等備用方案,並評估遷移或重新設計規劃之必要性。
2. 將實體氣候風險納入企業團風險管理評估並定期追蹤,辨識地勢較低供應廠商違約或停料之風險,提前盤點與規劃備用廠商或物料清單。
3. 定期評估資產遭受實體氣候風險之保險範圍。
4. 新建案規劃考量地基墊高及適當位置。
極端天氣嚴重程度提高
受極端天氣變化,影響企業營運、產品服務及資產狀況,並增加資產維修頻率。
1. 營運中斷
2. 服務需求減少
3. 營運成本提高
管理方針:
1. 盤點現階段各事業體之實體氣候風險,評估強化設計或保險規劃之必要性。
2. 辨識相關人員交通或物流運輸之風險,優化代理人制度或遠端管理、備用之物流運輸方案。
3. 將實體氣候風險納入企業團風險管理評估並定期追蹤,訂定緊急事件通報機制。
4. 遠距上班或異地上班規劃,避免極端氣候造成營運中斷風險。
5. 定期資產狀況檢視及維修補強,避免造成營運安全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