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政策

本公司於109年12月15日首次制定風險管理政策,為持續精進及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112年參酌「上市上櫃公司風險管理實務守則」修訂本政策。並於113 年 12月 12 日經董事會通過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風險管理相關運作機制之監督,更強化風險管理之機能。詳細內容請參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 。

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 本公司董事會為風險管理最高治理單位,核定風險管理政策與相關規範,監督風險管理整體落實情形,確保風險有效管控。
  • 風險管理委員會為協助董事會執行其風險管理職責,下設風險管理小組。風險管理小組進行公司策略、營運、遵循、財務、新興及其他(包括環境、能源、新興等)風險的綜合評估,並每年至少一次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風險管理運作情形。

  • 風險管理小組負責規劃、執行與監督風險管理相關事務,成員由不同部門、多元專業背景之同仁所組成,主要包含總體經濟、策略經營、投資、風險管理、內控內稽、人力資源、財務、法務及永續發展等,使於參與專案討論與執行過程,能以不同思維角度貢獻更全面之意見。
  • 各營運單位(本公司及子公司):
    • 負責所屬單位之風險辨識、分析、評量與回應。
    • 定期提報風險管理資訊予風險管理小組。
    • 確保所屬單位風險管理及相關控制程序有效執行,以符合風險管理政策。
  • 各營運單位(本公司及子公司):
    1. 負責所屬單位之風險辨識、分析、評量與回應。
    2. 定期提報風險管理資訊予風險管理小組。
    3. 確保所屬單位風險管理及相關控制程序有效執行,以符合風險管理政策。
  • 稽核室為本公司隸屬於董事會之獨立單位,每年檢視風險管理小組是否依據本政策與程序執行公司各項風險項目的辨識、分析、評量及回應等相關措施;於執行年度稽核計畫時亦會就風險管理活動之有效性進行查核,以幫助及確保重要的經營風險有妥善加以管理與因應。

風險管理程序

風險管理運作情形

  • 113年重大風險事項之管理結果更新報告,已於113年8月1日向審計委員會報告。
  • 113年風險管理階段性進度報告及114年風險評估報告初稿,已於113年11月7日向審計委員會報告。
  • 114年風險評估報告,已於113年12月12日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

風險相關教育訓練113年執行成果

上課內容時數受訓對象
董事如何監督並推動風險管理制度(數位科技&隱私保護趨勢)3小時全體董事、部門主管&指定同仁
跨境新形態資安威脅與治理趨勢&保護策略3小時全體董事、部門主管&指定同仁
人工智慧(AI)引領產業變革及企業轉型3小時全體董事、部門主管&指定同仁
風險管理意涵及執行實務(註)2小時風險管理小組
風險管理方法論優化及建立營運流程風險清單(註)9小時風險管理小組
風險評估訪談及討論會議 (註)18小時各家公司經理人、部門主管及指定人員與風險管理小組
風險管理基礎複習講義/試題各家公司經理人、部門主管及指定人員與風險管理小組
  • (註)為建立有效的風險意識及風險文化,113年委託外部顧問與風險管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並舉辦6場風險評估訪談及討論會議,在會議中同仁充分討論取得整體共識、確認並執行風險評估作業。

各項重要風險與新興風險*

風險敘述 衝擊 影響程度 發生可能性 減緩策略
建築耐用年限、安全性及適法性 營收減少/
人員安全/
資本支出
中度 中度 ●定期檢視與評估大樓安全性及適法性,並規劃與執行相關維護與修繕計畫
●階段性規劃與更新大樓重要設備及系統
●導入綠建築認證並針對目標客群進行分眾行銷
因應2050淨零碳排之政策變動* 營收減少/
營運成本提高/
企業聲譽
中度 中度 ●積極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及發展方向
●根據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適時與港務局協商修改合約
●追縱及瞭解政府政策及法規,適時提出回應措施
●以通過SBTi為目標,執行減碳計畫
極端氣候 財務損失/
人員安全/
影響營運
中度 中度 ●建立完善的持續營運、危機管理及應對計畫,並定期檢討
●定期評估與強化基礎設施強韌度
●提高或確保保險覆蓋率符合需求
少子化及地域性等問題導致缺工* 影響營運 中度 高度 ●提升雇主品牌形象,採用多元任用政策,打造平等、融合職場環境
●持續關注產業及人力發展趨勢,蒐集市場薪資行情並定期調整招募及培訓計畫
●參考同業薪資福利狀況,定期檢討及優化薪資獎酬制度
●提供員工專業培訓及發展計畫
●提供多元管道定期與員工進行面談,蒐集員工反饋意見
●持續優化作業流程,提高人員工作效率
●拓展產學合作,充實人力儲備
因災害、事故或傳染性疾病等外部因素引發業務持續性風險 設備損失/
營收減少/
影響聲譽
高度 中度 ●建立完善的持續營運、危機管理及應對計畫,並定期檢討
●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
●定期舉辦培訓課程及演練,強化員工應變能力
●建立內外部良好溝通機制,以正確並及時傳達緊急訊息及應對措施
通貨膨脹或其他外部因素導致營運成本上漲 影響營運 低度 高度 ●定期檢視成本與費用,執行效益分析並採行適當因應措施
●建立系統化的供應商管理機制,打造穩固的供應鏈體系
●引入節能設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有效降低能源支出,透過設備優化提升服務價值,同時進行合理的成本結構調整
策略性新市場擴展風險 財務損失/
影響聲譽
高度 中度 ●執行可行性評估
●成立專案團隊,確保如期達成各項工作進度
●落實品牌價值與差異化